JN体育华安证券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新闻资讯     |      2024-04-25 00:30

  JN体育官方网站2023年以来,世界政治形势依旧错综复杂,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外溢效应突出。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高质量发展科学精准实施政策,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2023年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启新局面。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资本市场秩序规范与生态重塑加速推进,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背景下,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JN体育。国家金融监管体系迎来重大改革,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证券行业有望受益于资本市场定位提升;金融监管改革也释放了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力度的信号,督促行业机构不断完善合规内控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依法合规稳健经营。从股指行情来看,2023年上半年A股走势先扬后抑,呈现出典型的结构分化特征,三大指数涨跌不一,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分别上涨3.65%和0.10%,创业板指下跌5.61%。

  公司始终坚持“诚信、稳健、专业、和谐”的经营理念,致力于通过专业的精神、专注的态度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资和融资需求。具体业务模块如下:

  零售客户业务:向大众及高净值客户提供代理股票、期货和衍生品交易,金融产品销售,融资融券,资产管理,投资顾问等产品和服务。

  产业客户业务:为企业提供上市辅导、保荐、新三板挂牌、股票和债券销售、并购重组财务顾问、资产证券化等服务,通过私募股权基金、另类投资、股票质押等渠道提供各类融资服务,通过场外衍生品、基差贸易、仓单服务等模式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机构客户业务:向银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提供综合化服务,包括代理交易、研究咨询、产品代销、融资融券、产品托管、交易结算等,向上市公司、股权基金提供专业化交易减持服务、股份回购及特定股份管理等。

  证券自营业务:以自有资金开展权益类证券、固定收益类证券、大宗商品以及相关证券衍生产品和基金产品的投资交易,开展场内证券做市业务,以交易商身份开展场外衍生品的创设和交易业务。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迈向创新创业第二阶段目标的起步之年。报告期内,公司在深化改革中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势头,在更大竞争压力下坚持了稳健进取的经营风格,经营发展彰显出韧性和活力,为创新创业第二阶段实现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经营业绩保持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6亿元,同比增长15.63%;实现归母净利润6.57亿元,排名行业第35位(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下同)。公司净资产收益率3.2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改革创新持续发力。深入推进财富管理转型,总部产品体系、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代销金融产品排名有所提升;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APP交易性能行业排名靠前,系统监测方法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深化职业经理人改革,加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力度,“1+5”的职业经理人团队选聘到位;全面提升ESG管理水平,MSCI(明晟)评级上调至BB级。

  合规风控守牢底线。着力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廉洁从业、反洗钱等重点难点工作,做新合规队伍建设、合规监督机制、合规文化培育,推进合规系统升级改造和发挥实效。持续推动风险管理从依靠经验向依靠技术、从被动防御向主动赋能转型,不断夯实集团一体化管控基础,实现风险管理有效嵌入业务一线,确保公司平稳健康发展。

  证券经纪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在合法合规前提下不断探索财富管理转型发展新路径,分支机构财富管理中心建设覆盖率已超90%,理财顾问团队组建基本完成,营业网点优化工作稳步向前;围绕“产品+服务”模式,强化全生命周期产品管理能力,升级“鑫盈家”投顾服务体系,建立“码上办”总分协同机制;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产品营销支持力度、专业化赋能丰富业务培训体系,推进分支机构差异化考核体系建设。公司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09亿元,排名行业第31位,代销金融产品业务净收入和投资咨询业务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期货经纪业务。报告期内期货市场交易情况明显回暖,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数据,上半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9.51亿手(单边),累计成交额为262.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1%和1.80%。3月,中国证监会就《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新规依法适度拓展期货公司业务范围,为期货公司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子公司华安期货不断夯实业务平台基础,有力有序推进业务“去居间化”,加强直销模式和渠道重塑;积极开展产品设计创新,做大做强“保险+期货”业务;全面改革业务考核框架,人员专业化水平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报告期内,华安期货实现营业收入4.21亿元,同比增长42.19%,实现净利润4,723万元;期末客户权益54.21亿元,其中法人权益21.45亿元,总体保持稳定。

  资产管理业务。报告期内,资产管理行业在完成新规过渡期的整改任务基础上保持规模稳中有进,同时产品创新能力、投研能力、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均稳步提高,竞合有序的行业新格局正加速形成。年初《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修订,体现了审慎监管、分类监管的基本原则,资产管理业务规则体系的脉络更加清晰。公司持续推进资产管理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同时做好风险管控及产品流动性管理,资产管理子公司申报筹备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之中。另一方面,积极加强业务协同,协助分支机构拓展机构客户,助力落地多家实体企业资产管理项目;把握信托机构转型机遇,积极发力产品投资顾问业务。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26亿元,位居行业第14位;主动管理产品规模超5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9%。产品投资业绩斐然,75%公募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收益位居市场同类前5%位次,超50%私募集合产品位居前三分之一位次。

  证券金融业务。2023年4月全面注册制落地,上市新股纳入融资融券标的后市场加速扩容;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配套修订,政策实施进一步放松;转融通持续优化、保证金比例下调,融资融券业务迎来新生态。截至2023年6月末,A股全市场融资融券标的3300余只,在上市股票数量中占比超60%;2023年上半年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日平均值1.59万亿元,其中融券余额942.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9%,交易活跃度有所上升。公司积极应对行业变化,保持审慎进取策略,加强主动管理,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持续防范化解存量业务风险,通过多种渠道压缩风险敞口,管控效果明显,报告期内无新增重大风险事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规模95.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3%;股票质押业务规模13.60亿元,基本保持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融资融券利息收入2.84亿元,股票质押利息收入4170.39万元,分别排名行业第37位和第28位。

  投资银行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以打造“服务新兴产业的创新型投行”品牌为目标,认真落实“投行业务质量管理提升年”工作要求,不断加快重点项目推进步伐,创新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模板,持续抓好机制改革和队伍建设工作。实现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3933.4万元,股债承销总规模147.15亿元,同比增长19.88%;其中债券承销项目34只,承销规模排名行业第35位。子公司华安金控作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成功助力省内国有企业境外发行上市H股。

  私募基金管理业务。报告期内,私募投资基金业务监管更趋法治化、规范化,以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作用。《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发布,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私募投资基金行业发展和风险防控高度重视。子公司华安嘉业聚焦国省战略部署,积极参与省级政府基金建设,通过“基金+招商”引入省外优质企业;着力提升投研能力,不断扩展投资布局,基金管理规模持续攀升;深化合规风控体系建设,加大协同创新力度,综合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华安嘉业实现营业收入4,343万元,净利润2,218万元;截至2023年6月末,备案在管基金22只,实缴规模122.15亿元,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券商私募子排名中位列第14位。

  另类投资业务。注册制下大投行业务由传统保荐通道转向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投融资一体化模式逐渐形成,科创板、创业板的跟投机制增大券商资本压力的同时也打开业务增长空间,另类投资业务可以充分利用投行项目资源优势,业务协同效应逐步凸显。子公司华富瑞兴积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三地一区”建设,通过持续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和资源配置,着力提升优质基金和优质项目筛选力度,不断加强存量项目投后管理,稳步推进股权投资业务健康循环发展。报告期内,华富瑞兴实现营业收入12,965万元,净利润10,155万元;截至2023年6月末,华富瑞兴新增自主股权投资2400万元,期末存量股权投资总规模近15亿元。已减持完毕的跟投项目均实现盈利。

  研究业务。2023年券商研究业务迎来新局面。一方面,全面注册制赋予了聚焦产业链纵深研究、挖掘优质企业资源、延伸券商服务价值链条的新使命,另一方面,强监管态势重申了打牢研报基础、提升专业质量和合规水平、强化舆情风险管理、完善人员考核问责制度等要求。公司研究业务持续加强核心团队建设,坚决提升质控合规水平,在培育局部品牌和相对优势方面不断加强工作力度;积极做好内部协同,成为公司机构业务引擎,为投行、投资等条线提供专业能力支撑。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研究报告1500余篇,举办线余场,开展对机构客户路演6000人次。组织春季资本市场产业峰会、中期策略会等,为机构客户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服务;完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课题、《安徽上市公司蓝皮书》专题课题等提升了社会声誉度和市场影响力。

  托管及主经纪商业务。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错位发展、有序竞争新格局的构建,市场主体机构化、机构业务头部化、金融科技数字化等新发展趋势,对机构客户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跨业务、跨客群、跨牌照的集群展业模式,机构业务已转变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综合金融服务。公司聚焦量化私募交易需求,完成沪深双中心LDP极速交易柜台建设,交易速度达行业第一梯队水平;落地首单公募基金和资产管理FOF系列产品托管业务,增加算法交易、特定股份管理等服务抓手,机构客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托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15%,专业化交易及券商结算业务净佣金收入增长10.79%。机构客户交易资产、股基交易量稳中有升,基金托管产品规模较2022年实现较快增幅。

  2023年,A股市场在国内经济向好和海外通胀下行的预期下年初有所冲高,后期进入持续调整状态。受到流动性环境的驱动,题材类板块上半年表现活跃,宽基指数总体呈现震荡分化态势。

  权益投资业务。坚持绝对收益的业务发展方向,以业务结构的调整和资产布局的灵活配置应对市场变化。注重波动风险控制,强化策略研究水平,收益表现符合预期。量化衍生品业务策略矩阵不断丰富,场内ETF做市业务品种持续增加、交易策略不断完善。报告期内,公司权益投资业务整体小幅亏损,量化衍生品业务保持持续盈利态势。

  固定收益业务。准确把握住信用债市场机会,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着力做大业务规模,有效抓住资产配置时点。依托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的浮动收益凭证客需业务快速发展,指数产品以其高弹性报价结构实现规模稳步上升。报告期内,公司固收业务投资收益率超5%。

  衍生品业务方面,公司克服场外期权业务二级交易商资格处于过渡期的影响,金融衍生品业务、量化类投资业务取得了较好业绩。自有新产品结构设计等专业能力加快提升,进一步满足了客户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浮动收益凭证累计发行超30亿元。三、风险因素

  为促进公司规范经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保证公司各项业务和公司整体经营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建立了风险导向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针对公司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按照“夯实制度基础、完善风控体系、提升专业能力”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和公司年初工作安排,认真履行风险监测、评估、计量、管控与处置职能,确保各项业务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努力实现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动态平衡。

  (1)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方面,公司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以风险为导向,建立了完整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公司建立了“三个层面、三道防线”的风险管理体系,三个层面即风险管理决策层、监督检查监控层和业务执行层;三道防线即重要一线岗位风险管理自我控制防线、相关部门相关岗位相互制衡监督防线和独立监督检查部门的监控检查防线。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构成,各自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责分工,建立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公司董事会是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公司监事会对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整改。公司经理层是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并对全面风险管理承担主要责任。公司风险管理部在首席风险官的领导下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履行具体的风险管理职责。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对各自所对接的业务或所管理的领域履行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能。

  (2)在风险管理制度方面,公司制定并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公司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细则》《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信用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操作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市场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实施细则》《风险管理员管理办法》《子公司风险管理办法》《客户内部信用评级工作管理办法》《重大风险事件报告管理办法》《新业务风险管理办法》等风险管理具体制度,建立了涵盖各类风险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同时针对各部门、各项业务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3)在风险管理政策方面,公司制定了年度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及风险限额等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公司综合考量发展战略目标、外部市场环境、风险承受能力、股东回报要求等内外部因素,每年制定发布公司风险偏好,明确了对待风险和收益的基本态度及愿意承受的风险总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各项业务在经营中面临的所有实质性风险等实际情况,拟订风险限额配置方案,对各风险类型做出具体描述和设置,并建立关键风险限额指标体系,要求各单位做好落实工作。相关政策得到了有效地贯彻和落实。

  (4)在风险管控措施方面,公司通过建设风险管理系统,有效覆盖了公司各业务类型、各专业风险类型,实现对各类业务风险指标、监管指标的动态监控与预警,相关业务监控人员通过风险管理系统进行风险监控,发生风险事项时及时进行处理;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成立压力测试工作小组,根据市场变化、业务规模和风险水平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压力测试,评估风险承受能力,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建立了风险管理信息报告机制,定期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日报、月报、半年报、年报等报告,并及时报送公司经理层,确保相关信息传递与反馈及时、准确、完整;建立了风险应急机制,明确应急触发条件、风险处置的组织体系、措施、方法和程序,并通过应急演练等机制进行持续改进,有效应对各类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检查工作,对相关单位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查找问题并积极整改。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以及其他市场因素变动而引起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化,进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股票价格波动风险,主要指权益类证券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致使公司遭受损失的风险,公司的权益类证券投资业务等受股票价格波动风险的影响;二是利率风险,指因市场利率变动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的货币资金存款、债券投资和债券型基金投资等受利率风险的影响。公司对市场风险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风险限额管理、风险对冲。各业务部门对市场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市场风险限额并进行持续评估和监控,风险限额包括(但不限于)敞口限额、集中度限额等,各业务部门在风险限额内开展业务。对于不同的业务类型,公司设定了相应的投资决策限额授权标准,投资决策需在授权范围内执行。财务部门对各项业务资金进行调配,并对资金规模进行监控。公司从事衍生品交易和对冲的部门建立适当的风险对冲策略。

  (2)证券池制度。公司证券投资实行证券池制度,证券品种必须从证券池中选择。证券的出入池必须有详尽的研究资料支持,并经过相应的决策审批程序。

  (3)风险报告和处置。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限额、市值损益及限额执行情况等进行监测和报告。发现任何超限情况时,风险管理部门启动相关处置程序,并根据超限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向首席风险官、经理层或董事会报告。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方未能履约、投资品种资信水平下降或不能兑付本息从而给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证券金融业务,如果客户到期未能支付信贷本息且提供的保证金余额不足,可能造成公司损失的风险;债券投资,如果债券发行人、交易对手方违约,到期拒绝支付本金,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对信用风险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设定风险限额。信用风险限额指公司对特定的交易对手、客户或证券发行人所愿意接受的信用敞口的最大值。公司对交易对手或客户的信用风险敞口设定限额,以控制风险。

  (2)监测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监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信用风险敞口状况、限额突破情况、交易对手集中度、大额敞口情况等。公司积极做好信用风险监测工作,及时进行风险处置。

  (3)信用审查、信用审批和信用强化机制。公司对存在信用风险敞口的交易对手或客户进行信用审查和评级,要求交易对手或客户提供适当的材料和信息,并考虑信用担保的情况及其他外部支持。公司建立信用审批授权体系,统一授信管理,对交易对手或客户的授信进行事前审批。公司业务部门根据交易对手、客户或交易产品的特点JN体育,采用信用强化的机制作为额外保障,包括要求交易对手或客户提供母公司的信用担保、价值相当的保证金或担保品、购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

  流动性风险指公司由于资金不足无法满足资金需求或无法按时足额履行支付义务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是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造成的JN体育,受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市场变化、信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可能发生长期资产比重大幅增加,自营业务、证券金融业务规模过大,流动资产无法正常变现,承销项目大比例包销等情况,如果公司融资渠道不畅,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资产负债管理,规划各项业务发展规模和负债规模,并通过设定风险限额加以控制,避免了由于资产负债规模失控导致的流动性紧张。公司持续维护与各融资渠道的良好关系,综合授信总额和同业拆借额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发行可转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次级债,优化了公司债务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公司资金的稳定性,支撑各项业务的发展。日常工作中,通过监测现金流,预测融资需求,开展大额资金预约使用,提高了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计划性;审慎确定优质流动性资产的构成,结合监管要求及公司资金流状况,对优质流动性资产进行监控和动态调整。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分布于公司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中,规模快速增长的业务和新业务更是操作风险易发领域。公司的操作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员风险,指由于人员胜任能力、越权操作或内部欺诈等不道德行为所导致的风险;流程风险,指由于业务流程不完善、执行不严格或缺少业务流程等所导致的风险;技术风险,指由于信息系统问题而导致的系统故障、失败或信息安全事故的风险;外部风险,指由于第三方原因或除上述三种风险外的原因引起的风险。公司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加强人员业务培训、改进信息技术系统等措施,及时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公司对操作风险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完善制度。根据监管要求和业务开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制度修订、补充工作,完善制度体系,以制度来规范业务操作。

  (2)业务流程控制。公司在各部门均设立了明确的岗位分工,并通过业务细则和具体业务流程规则的形式对主要业务建立了标准化操作流程。

  (3)权限管理。公司通过授权文件、系统控制等方式进行权限审批,对业务操作、资金使用、信息系统等实施权限管理,通过适当授权实现权责合理分配、不相容岗位分离和信息隔离,避免因越权导致的业务操作风险。

  (4)技术保障。加强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及系统建设,防范因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而导致的操作风险。加强信息系统风险主动监控,利用智能运维监控平台,及时发现潜在系统缺陷,有效控制信息系统风险。

  (5)做好信息系统和服务器的检查工作。相关部门定期及各法定节假日上班前一日检查各信息系统和服务器的状态,排查故障,保障其正常运行。

  (6)加强人员培训。为了更好的开展各项业务,避免发生因操作错误造成的风险,除了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各类机构举办的培训外,公司内部组织员工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涵盖范围广泛,使员工较好地掌握了各类知识,同时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

  合规风险是指公司及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或准则而使公司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报告期内,为适应新的监管环境,加强新形势下业务管理能力,公司通过加强合规队伍、制度、文化建设,提升人员专业化能力,不断提高合规管理水平,秉持“业务发展与合规风控并行不悖”的原则,积极参与各业务的开展,通过监管政策解读、制度审核把关、执行指导落实等方式促进业务合法、合规开展。具体包括:持续推进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洗钱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和自查工作,培养自觉的合规意识,加强检查结果运用;组织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合规监督员体系建设;做好法务和诉讼纠纷处置工作;推进合规关口前移,积极加强业务前期合规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好项目的实施;加强业务自查工作,促进各项业务规范发展;提高政策敏感性,及时堵塞漏洞、防范合规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经营和管理、员工个人违法违规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公司负面评价的风险。声誉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与自身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化解声誉风险对公司利益的损害。公司对声誉风险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突发危机管理控制制度》等声誉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结合《证券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加强相关监管政策学习,落实信息报送与披露的工作职责,优化信息披露流程管理。

  (2)坚持预防为主,加强事前管理。将声誉风险管理植入公司重大决策和业务经营活动的关键环节,及时准确的识别、评估现有和潜在的各种声誉风险因素,从源头上控制和缓释声誉风险。

  (3)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联动和协作。建立由总部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子公司参与的工作群组,完善专职管理部门、业务部门、中后台职能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间的工作协调和信息传递机制;加强与外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沟通,积极控制审计中揭示出来的声誉风险因素。

  (4)建立健全公司舆情监测体系,完善声誉风险处置预案,降低负面舆情特别是网络负面舆情对公司的不良影响。公司开展舆情监测工作并指派相关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以及相关信息的上报、轮值监测等工作。完成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系统的搭建及运行并开展培训工作,实现声誉风险管理全覆盖;结合上证服务公司舆情监测系统,实现了公司舆情信息的实时监控。

  (5)优化公司官方网站,丰富微信公众号内容,形成有效的影响力,努力建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6)加强与投资者的交流沟通,公司按照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原则全面披露公司重大信息,并通过业绩说明会、上交所“上证E互动”平台、投资者热线电话及机构路演等途径积极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与联系,向投资者传递公司价值信息。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安徽省国资委,公司控股股东安徽国控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安徽省能源集团、皖能电力000543)、交控资本均为安徽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单位及其子公司。随着安徽加速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四家单位资本实力有望进一步增强。长期以来,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对公司资本运作和经营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公司是一级省属企业,按照上市公司、金融企业、国有企业的治理要求,建立了完善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能够保障公司及时把握国家发展大政方针,保障公司各项业务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保障公司重大决策合规、内控有效。

  未来,公司将加大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沟通力度,加大与省属企业、地市国有企业合作力度,充分发挥自身作为省属企业的身份优势,提升资源协同价值;抢抓国资国企改革机遇,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活力。

  公司注册地和总部位于安徽合肥。安徽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中部崛起等多个国家战略叠加的省份,具有“左右逢源”的独特优势,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2023年上半年,安徽生产总值增长6.1%,高于全国5.5%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9家、总数居全国第8位。截至2023年6月末,安徽省上市公司总数170家,位居全国第9。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科创优势明显。公司坚持“扎根安徽、深耕长三角、面向全国、对接亚太”的区域布局,80%以上分支机构分布在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及沿海省份,其中省内分支机构81家,网点数量最多,业务基础雄厚。此外,公司在香港设立华安金控,全面开启国际化发展战略。

  作为安徽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公司在“上市公司倍增和基金规模倍增计划”及一系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中担当重要使命。未来,公司将聚焦安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聚焦科创型中小企业培育孵化,着力打造“服务新兴产业的创新型投行”,在服务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身更高质量的发展。

  自2006年以来,公司连续十余年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蓄积了强劲的发展势能,特别是2016年12月上市以来,公司综合实力得到新的提升,主要经营指标跻身行业前三分之一位次,部分业务指标进入行业前20。

  公司具有较为齐全的业务资质,形成了集团化发展的架构,能够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公司不断完善业务协同机制,整合内部资源,不断提升零售、产业、机构三大业务集群作战能力,业绩排名稳步前移,上市六年来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较2016年上升21位和15位(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2022年经营指标排名结果,下同)。

  公司坚持回归本源,推动主营业务转型,形成了较为多元而均衡的收入结构。经纪业务加速从单一股票赛道向“股票+产品”双赛道转型,2022年度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排名行业第20位,托管证券市值排名较2016年提升7个位次,金融产品保有规模快速增长;投资银行业务加速从项目投行向客户投行、产业投行、资本投行转变,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排名较2016年提升27位,债券承销佣金收入排名提升35位;资产管理业务加速从通道向主动管理转型,打造“固收+”特色,资产管理净收入排名提升49位达到行业第14位。自营业务加速从方向型向交易型、多元化、策略化转型,固定收益投资收益率长期保持业内较高水平。坚守研究本源属性推动研究业务重构,研究收入快速增长,市场影响力和内部协同作用显著增强。

  连续多年快速发展为公司实现更高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坚持综合化布局、特色化突破,重点实施“规模、特色、区域、服务”四大行动,深度拓展“零售、产业、机构”三大客群,突出打造“服务大众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服务新兴产业的创新型投行”两大品牌,努力构建一个综合化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平台,力争“十四五”末全面进军行业前四分之一位次。

  公司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沉淀了兼具行业特点和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锤炼出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作风,锻造了一支对企业文化高度认同、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人才队伍。

  公司的高管团队在金融领域平均工作年限超过25年,深刻理解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率先垂范营造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干事创业氛围。公司不断深化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通过市场化选拔组建新一届职业经理人团队。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近五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实现了净利润超20%的年复合增长率,站稳了营收30多亿、净利润10多亿的发展新台阶,实现了较高的资产回报。2022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5.98%,排名行业第19位。

  公司不断推进人力资源机制改革,以市场化竞争性经营机制激发组织活力。围绕市场化、职业化、专业化要求深化职业经理人改革;持续推进以能力为基础、以贡献为导向的全员MD职级管理,拓宽员工职业成长通道;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不断完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和培养体系。

  公司严格落实证监会“要坚持将资本市场一般规律与中国市场的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意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公司发展作为共同的事业,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按照业务逻辑与发展规律办事,不追求短期利益,不急功近利,增强了广大员工从事党的金融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59家上市药企去年研发投入811亿元 研发投入持续攀升但增速放缓,创新药企注重管线优化

  美国被曝正起草可能切断中国一些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联系的制裁措施,外交部回应

  “简直疯掉了”!问界新M5价格公布,余承东:太卷了!低于30万都是亏钱卖

  广哈通信:2023年国防板块收入约为2.2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0.79%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